8 月 12 日,为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厚底蕴,助力传统技艺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,新疆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“非遗寻踪” 实践队特意前往喀什市古老的土陶村落,与坚守于此的土陶传承人展开深度协作。队员们不仅细致学习土陶制作的选料、拉坯、烧制等核心工序,还运用专业知识为土陶产品的包装设计、文化故事挖掘提供新思路,以青年智慧为千年土陶技艺注入新活力,让这一承载着民族记忆的文化瑰宝在新时代焕发出蓬勃生机。
图为采访阿卜杜合力力.喀迪尔 王俊翔 供图
团队前往拜访土陶传承人里甫卡尔·阿巴拜克力。在里甫卡尔·阿巴拜克力的工作室里,弥漫着泥土的芬芳。老人热情地迎接了队员们,并现场展示了土陶制作的精湛技艺。他熟练地揉泥、塑形,手中的泥土在片刻间便有了雏形。队员们围在老人身边,眼神中满是敬佩与好奇,纷纷拿起手机记录下这珍贵的瞬间。
图为成员们学习制作土陶过程 张锦豪 供图
在传承人里甫卡尔·阿巴拜克力指导下,团队成员体验制陶。初尝试虽显笨拙,却满含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尊重。手中泥土渐成型,虽不精致,却承载着传承非遗的愿景,更坚定了他们守护非遗的决心。
图为实践团队成员合照。于元 供图
在国家大力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时代浪潮中,塔里木大学学子以实践为笔,在喀什英吉县土陶村播撒的这颗传承种子,终将随着更多人的参与,转化为守护文化根脉、助力非遗焕发时代生机的深厚力量。
(文/师美玲 李攀博 摄/郭海燕 张晢昊)
(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