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月伊始,塔里木大学历史与哲学学院“传承千年火与土的艺术”三下乡实践队,以“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”为核心,先后走进阿拉尔市新苑社区、春晖社区、学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及塔里木大学校园,开展为期五天的陶艺文化研学实践活动。团队通过“知识讲解+动手体验”的创新模式,为近千名群众与师生带来沉浸式文化体验,让新疆彩陶这一“火与土的艺术”在基层焕发生机。
图为实践活动前的人员组织与物资筹备 杨克民供图
为确保活动质量,实践队提前规划、细致筹备:一方面,精心筛选陶泥、制作工具等实践材料,确保体验环节安全有序;另一方面,设计制作12块图文并茂的主题展板,内容涵盖陶艺从新石器时代到现代的发展脉络、新疆天山北路文化、焉不拉克文化、苏贝希文化等典型彩陶类型,以及三角纹、网格纹等特色纹饰的文化内涵,系统呈现新疆彩陶作为丝绸之路多元文化交融实证的历史价值。
活动现场,讲解队员以展板为依托,用生动通俗的语言串联起陶艺故事——从古代工匠的制陶智慧,到彩陶在丝绸之路上的贸易往来,一个个鲜活案例让听众“穿越千年”,深刻理解新疆彩陶作为中华文明连续性、多元性有力佐证的独特意义。
图为讲解员结合展板讲解新疆彩陶历史与文化 杨克民供图
“先把陶泥反复摔打,排出空气才不容易裂;擀泥时要均匀用力,这样做出来的底座才平整……”在陶艺体验环节,实践队员化身“小老师”,向参与群众尤其是青少年详细演示摔泥、擀泥、搓泥条、塑形等基础技法。小朋友们目不转睛地紧盯操作步骤,随后拿起陶泥动手尝试,有的模仿经典彩陶纹饰绘制图案,有的发挥想象创作专属造型。实践队员全程巡回指导,耐心解答“怎么让泥条粘得更牢”“纹饰怎么画更对称”等问题,现场充满欢声笑语。
据统计,五天活动中共有300余名青少年参与陶艺制作,50余件优秀作品在社区与校园进行展示。“第一次自己做陶器,原来古代人做彩陶要这么多步骤,太神奇了!”春晖社区的小朋友拿着亲手制作的小陶罐,兴奋地向家人分享体验感受。
图为实践队员指导青少年进行陶艺制作 杨克民供图
“传播彩陶文化,既是守护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,也是为文化创新注入动力。”实践队负责人杨克民表示,团队将持续整理活动成果,撰写研学报告,以青春力量推动新疆彩陶文化走进更多人心中,让千年陶艺薪火在新时代持续传承。
新疆彩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,不仅承载着千年文明智慧,更见证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。此次实践活动,通过“看展板、听讲解、做陶艺”的立体模式,让基层群众尤其是青少年近距离触摸非遗魅力,深化了对“中华文明多元一体”的认知。
图为“传承千年火与土的艺术”新疆彩陶研学实践活动集体展示杨克民供图
(文字:杨克民 图片:杨克民)
(0